会议提出,要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践行三个表率、一个模范要求,深入推进模范机关创建,深化拓展机关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和对标先进、争创一流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提高机关党的建设质量。
正式运营后,还将通过游客体验、学员培训、举办赛事等,带动消费收入2000万元以上,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笔者了解到,该基地具有良好的起飞场地和降落场地,经过长达半年的试飞和评估,计划从9月28日起开始对外试营业,游客可借助滑翔伞感受空中翱翔的巨大魅力。

同时,公司将围绕丰富产业配套及业态,打造集户外野钓、星空露营、房车营地、水上乐园于一体的文旅项目。9月22日,在巧家县蒙姑镇大朵村11组大脑包点滑翔伞基地,一架架滑翔伞接连起飞,空中的呼叫声回荡在金沙江畔。据了解,该项目自启动建设以来,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临时就业岗位500个,下一步还将开发120个就业岗位,每年增加1000余万元的工资性收入。巧家拥有独特的气候、美丽的湖滨,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和游客前往体验。该公司负责人张琳浚介绍,滑翔伞基地建设是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建设,并正在申请国家级运动员培训基地。
同时,公司每年将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100万元以上。据了解,该基地由昭通爱自由体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以体育发展带动旅游开发,建成后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空中飞翔的体验,还可以培训滑翔伞学员,甚至可作为滑翔伞比赛场地全力服务保障重点产业,健全竹产业链,引进投资1500万元建设年产3000吨竹笋加工厂。
大抓热点难点问题化解,全力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倾听和解决群众诉求,采取一周一汇报、半月一调度、一月一研判工作机制,切实做到问题排查到位、分类解决到位、责任压实到位。全面壮大集体经济,以镇级集体经济平台公司为引领,全面整合镇内辖区集体资源,拓展集体经济项目19个。狠抓重点项目服务,全力协调解决项目和重点工作推进中土地、资金、群众工作等要素保障问题,完成农村公路硬化4.5公里,铺筑沥青路面3.3公里,完成道路交通投资3500万元,全力做好220KV输电线、盐井小学扩建和通三公路等重点工程援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紧扣竹子、生猪、水果、中草药四个万产业格局,突出巩固竹产业优势,完成退化林修复1.3万亩、管护筇竹1.98万亩、新种植方竹1.32万亩,实现竹产业经济净增加值1200万元。
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红黑榜考核评比7期,收取垃圾清运费9.8万元,完成户厕改造50户,清理垃圾2160吨,持续坚持积分兑换、流动红旗评定、公共区域定期清理等机制。太平镇正在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凝聚强大合力,共同绘就美丽森林康养之乡新画卷。

不断拓展中草药全国科教示范基地成果,引导20余家中草药商多次到太平镇收购黄柏,推动形成太平·二溪黄柏粗加工产业集群,辐射影响盐津、绥江、大关等地区,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全力做好文旅企业服务保障,今年来共接待游客1.2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0万元。持续巩固水果产业,强化技术培训、田间管理、市场销售,枇杷、油桃、李子等产业实现产值4300万元。今年以来,水富市太平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昭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水富市委二届四次全会有关部署要求,聚焦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坚决打赢九大会战和1236镇域经济全域发展目标,全方位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森林康养之乡建设
全力服务保障重点产业,健全竹产业链,引进投资1500万元建设年产3000吨竹笋加工厂。狠抓重点项目服务,全力协调解决项目和重点工作推进中土地、资金、群众工作等要素保障问题,完成农村公路硬化4.5公里,铺筑沥青路面3.3公里,完成道路交通投资3500万元,全力做好220KV输电线、盐井小学扩建和通三公路等重点工程援建。不断拓展中草药全国科教示范基地成果,引导20余家中草药商多次到太平镇收购黄柏,推动形成太平·二溪黄柏粗加工产业集群,辐射影响盐津、绥江、大关等地区,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截至目前,全镇共实现农业产值1.16亿元。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紧扣竹子、生猪、水果、中草药四个万产业格局,突出巩固竹产业优势,完成退化林修复1.3万亩、管护筇竹1.98万亩、新种植方竹1.32万亩,实现竹产业经济净增加值1200万元。美好蓝图激荡人心,号角声声催人奋进。

全力做好文旅企业服务保障,今年来共接待游客1.2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0万元。今年以来,水富市太平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昭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水富市委二届四次全会有关部署要求,聚焦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坚决打赢九大会战和1236镇域经济全域发展目标,全方位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森林康养之乡建设。
持续巩固水果产业,强化技术培训、田间管理、市场销售,枇杷、油桃、李子等产业实现产值4300万元。全面壮大集体经济,以镇级集体经济平台公司为引领,全面整合镇内辖区集体资源,拓展集体经济项目19个。今年以来,5个村和镇集体经济公司共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482.93万元,实现净利润113万元。集聚各级人才智慧,引导在外人才回流服务乡村振兴,建立以194名大中专生、110名实用型专业技能人才、139名在外干部为主要对象的人才信息库,储备村级后备干部26人。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红黑榜考核评比7期,收取垃圾清运费9.8万元,完成户厕改造50户,清理垃圾2160吨,持续坚持积分兑换、流动红旗评定、公共区域定期清理等机制。聚焦产业抓项目做好产文章太平镇聚焦本土优势和资源,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品牌创建,致力于带动镇村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太平镇正在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凝聚强大合力,共同绘就美丽森林康养之乡新画卷。全面融入学在水富区域学子就学向往之地品牌塑造,近三年来,太平籍初中生中考升学率在水富名列前茅,高考考入大学专科以上373人。
全面发展传统畜禽养殖,出栏生猪1.5万头、新养殖大白鹅0.52万羽、林下养鸡2.7万只,畜禽养殖产值达5260万元,打通生猪产业链,投资300万元组建集体经济公司,建成年加工150吨腊肉加工厂。坚持因地制宜补短板、强弱项,一体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面貌明显改善。
大抓城乡网格建设,全面实施全科网格服务管理工作,在村民小组、重点企业等构建140个微网格,确定网格员673人,实行红黄绿动态服务管理,每月下发网格任务清单、开展督查通报、进行履职评估,推动各类问题排查得出、解决得了、管控得住。大抓热点难点问题化解,全力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倾听和解决群众诉求,采取一周一汇报、半月一调度、一月一研判工作机制,切实做到问题排查到位、分类解决到位、责任压实到位。
注重项目谋划储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项目为大、项目为先理念,按照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原则,积极开展项目谋划包装储备,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全镇共包装储备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7.67亿元。突出民生福祉做好人文章深入实施脱贫人口和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抓实稳岗就业、产业带动、政策兜底、资产盘活等政策措施,多渠道促进脱贫人口和城乡居民持续增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2023年已消除风险户29户104人,消除率提高到45.4%,实现前三季度脱贫户及监测对象累计人均纯收入增长20.58%。太平镇全面完成2021—2022年度耕地流出问题图斑整改任务和耕地流出问题排查,加快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坚持常态化两违排查。复兴河、太平河二溪段小流域治理工程主体完成,农村供水三年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完成太平河小流域治理验收和回龙堡水库实物指标调查,完成水利投资4511万元,全年累计完成农村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投资等1.2亿元。
切实加强干部履职尽责,制定完善《太平镇全科网格员考核方案》《太平镇干部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机制,让干部工作实效与推荐提拔、职级晋升、评先晋优相匹配,激发全镇干部职工的潜能,为推进森林康养之乡建设,助力水富产、城、人三篇文章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大抓美丽乡村建设做好城文章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之路
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税收宣传月、文明窗口评比、法治税务示范基地、模范机关创建等系列活动为载体,制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示范单位创建等3个方面8项指标,推动党建、税收和民族团结工作深度融合。组建党员先锋模范队巾帼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把志愿者服务活动作为创建的有效载体,定期组织开展福利院慰问、关爱困境群体、文明出行、爱国卫生等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干部职工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相结合,关心关爱挂钩村群众,持续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做活做实,向挂钩点妇女儿童发放爱心礼包、实施帮扶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帮扶村基础设施、提升了群众生活质量。志愿服务弘扬传统美德。
民族发展税添力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鲁甸县税务局立足税收工作实际,优化纳税服务举措,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为各族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民族文化税传承搭建民族团结连心桥文化园地营造良好氛围。税收是国家发展之基,也是民族发展之本。抽调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硬的税务干部组建政策宣传服务队,把税费优惠政策精准送至纳税人缴费人手中,利用古尔邦节、樱桃文化旅游节等节点开展税费政策宣传,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册。
依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税费工作实际和地方民族特色,打通民族地区税企同行的发展之路。
深化银税互动机制,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大力开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截至目前,共开展志愿服务3万余人次。
1名干部荣获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各民族干部职工发挥模范作用延时服务纳税人缴费人300余小时。 |